-
80年代的六安,位于中国安徽省西部,当时是一个典型的中小型城市。以下是一些关于那个时期六安的情况:
1. "经济发展":80年代,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刚刚开始,六安作为内陆城市,经济以农业为主,工业基础相对薄弱。城市经济开始逐渐转型,但整体发展水平与沿海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。
2. "基础设施":当时的六安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,道路、桥梁等公共设施建设尚不完善。城市交通以自行车、步行和少量汽车为主。
3. "城市面貌":六安的城市面貌以老旧住宅区为主,建筑风格较为传统。城市绿化程度不高,公园和绿地相对较少。
4. "文化生活":80年代的六安文化生活相对单一,电影院、剧院等文化娱乐场所较少。人们的文化生活主要以看电视、听广播、阅读书籍为主。
5. "社会风气":当时的社会风气较为朴素,人们注重勤劳节俭,人际关系相对简单。
6. "教育":六安的教育事业在80年代得到了一定的发展,中小学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,但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。
总之,80年代的六安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、城市基础设施落后、文化生活单一的内陆城市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六安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。举报 -
爱上一座城,大抵是因为,这里住着一个你爱的人。
爱上一片土地,必定是因为,这里承载了无尽的回忆。
如今的六安,仿佛是一夜之间的改变,再也找不到那老城的影子。
很多六安人的脑海中,可能还对当年六安市被叫做“六安县”的时光记忆犹新。六安之名始于公元前121年,汉武帝取“六地平安、永不反叛”之意,置六安国,历史悠久。因舜封皋陶于六(Lù),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。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,六安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,而那些年的老照片也让我们了解到记忆中越来越模糊的“老六安”。
20多年前的皖西路
50年代的九墩塘
60年代的梅山路三角带
70年代皖西大剧院80年代皖西烈士陵园
魁星阁(80年代建的仿古,如今浙东)黄大街(曾经小城最火的商业地)
90年代六安市区鸟瞰图1999年9月,国务院批准六安撤地设市,原县级六安市分设为金安区、裕安区。2000年3月,省辖六安市成立。经历了16年的发展,现在的六安市已经相比当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六安这两年的变化,可以用日新月异来诠释。一幢幢高楼大厦的修建,一条条柏油路的一览无遗;曾经,我们去一个地方,要绕很久的路;如今,四通八达的马路拉短了距离,却也缩小了风景!
举报 -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