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劳动筑梦新时代 实践赋能向未来——六安市雷锋路小学开展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主题实践活动
为积极响应“双减”政策号召,全力推动“五育融合”教育理念落地生根,在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,六安市雷锋路小学于4月24日至30日开展了以“劳动筑梦新时代 实践赋能向未来”为主题的劳动教育系列活动。活动采用主题宣传与实践体验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,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中,感悟劳动价值,厚植责任担当。主题班会话劳动,非遗竹编传匠心。活动启动之初,各班级纷纷围绕“我是劳动小能手”这一主题,开展了形式多样、内容充实的主题班会。班会上,班主任老师借助生动形象的PPT和精彩纷呈的视频,向学生们介绍五一劳动节的由来、意义以及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,让学生们深刻领悟到“劳动最光荣”这一理念的深刻内涵,激发起内心深处对劳动的尊重与热爱之情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学校独具匠心地将非遗文化巧妙融入劳动教育体系,特别了全国三八红旗手、全国乡村工匠、非遗竹编传承人邹红老师亲临校园,为学生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竹编技艺体验课。在邹红的悉心指导下,竹编社团的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拿起竹篾,在经纬交织的巧妙手法中,精心编织出一个个造型精美、独具匠心的竹篮、杯垫等工艺品。同学们沉浸其中,仿佛穿越时空,与古老的非遗技艺进行了一场亲密对话,真切感受到劳动人民在岁月长河中沉淀的智慧结晶。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让学生们领略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,更将文化自信的种子深深植入学生心田,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。实践赋能促成长,多元劳动展风采。班级劳动:协作美化学习天地。在班级层面,一场热火朝天的“教室清洁大行动”如火如荼地展开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,分工明确、密切配合,有的手持扫帚,认真清扫地面;有的拿着抹布,仔细擦拭窗户;有的则专注整理书桌,将物品摆放得井井有条。在共同为班级环境贡献力量的过程中,学生们深刻体会到集体责任感的重要性,明白了团结协作的力量。此外,各班级还精心设立了“植物角”,同学们化身“护绿小卫士”,悉心照料每一株植物。他们认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,并详细记录植物生长日记,在点滴记录中,逐渐感悟到生命与劳动之间的紧密联系,懂得珍惜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历程。校园劳动:躬耕农场悟艰辛。中高年级的学生们积极投身校园公益劳动,他们不怕脏、不怕累,主动承担起清洁操场、宣传栏等公共区域的重任。在南校区的“耕读农场”里,更是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欢乐的劳动景象。同学们认真翻土、播种,精心栽种下一株株玉米幼苗,待到收获时节,他们又满怀喜悦地采摘成熟的辣椒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在劳动结束后,深有感触地说:“以前只知道辣椒好吃,却从未想过一颗辣椒从播种到收获,需要付出这么多辛勤的努力!我以后一定会更加珍惜粮食,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的付出。”家庭劳动:孝亲感恩暖亲情。为了让劳动教育延伸至家庭,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,分层布置了个性化的家庭劳动任务。低年级的学生从打扫房间、收叠衣物等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,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;中年级的学生则承担起浇花、洗碗筷等家务,为家庭环境的美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;高年级的学生勇敢挑战烹饪菜肴,在厨房中大展身手,为家人烹制出一道道美味佳肴。同时,学校还开展了“我为家人做件事”的感恩活动,孩子们纷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关爱与感恩之情,有的为父母捶背按摩,有的为父母洗脚解乏。家长们纷纷反馈:“孩子自从参加劳动教育后,变得懂事多了,主动分担家务,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劳动教育带来的温暖与力量。”
劳动精神薪火传,筑梦未来启新程。本次五一劳动周活动,该校成功将劳动教育与德育、美育有机融合,构建起“沉浸式体验+阶梯式实践”的独特教育模式。学生们在挥洒汗水、付出努力的过程中,磨炼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,深刻领悟到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”的深刻道理。从充满文化韵味的非遗工坊,到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耕读农场;从整洁舒适的教室,到温馨和睦的家庭,学生们在各个劳动场景中尽情展现风采,收获成长。展望未来,六安市雷锋路小学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持续深化劳动课程建设,不断探索创新劳动教育形式与内容,努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,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劳动者接班人筑牢坚实根基,让劳动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薪火相传,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。(图文:刘晓梅 朱娉娉)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