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42738841
“六安就是读‘liu an’,霸王茶姬没有错。别引经据典的抠字眼了,作为安徽本地人我们都读‘6安’,没有人读陆安。”
咱是土生土长的安徽人,打小在皖北长大,后来跑遍全省,六安这地儿没少去。就说上个月我去金寨办点事,在公交车上听俩老太太唠嗑,一个说“明儿早去六安买两斤板栗”,另一个接话“那地儿的茶油炒的菜香得很”——您瞅瞅,人家张嘴就是“六(liu)安”,哪有半点儿“陆(lu)安”的影子?
可能有人要抬杠了:“那你咋证明不是本地人瞎叫?”哎,我还真有实在例子。去年秋天跟发小回他老家霍山,路过六安市区,他指着路牌跟我乐:“你看这大牌子写的‘六安’,咱爸咱妈一辈子都念‘liu an’,要真读‘陆安’,早该有人纠错了,还能等到现在?”更逗的是,有回在六安街头买早点,卖锅贴的大姐看我盯着路牌发愣,还跟我开玩笑:“小伙子外地来的吧?咱这儿就叫‘六(liu)安’,读‘陆’那是念错了,跟‘乱’似的,多不吉利!”
要说为啥有人非揪着“陆安”不放,我琢磨着可能有俩原因。一是打字时拼音输错了——“lu an”连打有时候容易出错,看着像“luan(乱)”,可咱六安人发音是“liu”,声母是“l”不是“lu”;二是有些人总觉得地名得按字典“规范”来,可字典是死的,人是活的啊!就说咱安徽,多少地名外地人都念错:“亳州”念成“hao州”,“蚌埠”念成“beng bu”,当地人不照样活得好好的?难不成都得改成字典里的“规范音”?
霸王茶姬这次把“六安”注成“liu an”,我看反而是尊重地方习惯。人家做饮品的,开到六安肯定得问问本地人咋称呼,总不能对着菜单纠结“到底读lu还是liu”吧?再说了,语言这东西本来就是活的,老祖宗传下来的发音,比啥“专家考据”都实在。就像咱小时候学的“六安瓜片”,茶叶包装上印的都是“liu an”,喝了几十年的老茶客,谁能念成“陆安”?
真搞不懂那些非得纠正别人读音的人咋想的。你又不是六安人,没在那儿生活过,凭啥替人家做主?就像你去东北,人家喊你“老铁”,你能非说“应该叫‘老贴’”吗?尊重地方习俗、保留方言特色,这才是文化传承该干的事儿,而不是拿着字典当“尚方宝剑”瞎指挥。
说到底,六安读“liu an”是刻在咱安徽人骨子里的习惯,是街头巷尾的烟火气,是茶余饭后的谈资。你非要说成“陆安”,就像非让火锅店把“麻酱”改成“芝麻酱”——味儿变了,亲切感也没了。
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