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安之谜,大别山脚下的角落,揭秘安徽这座“憋屈”城市的真实面貌

六安 更新于:2025-08-01 03:56
  • 拉了胯的天使
    什么是六安我不知道,但这就是六安的一角
    六安这地方,在安徽活得有点憋屈。你说它没料吧?大别山横在南边,一多半的山水灵气都在这儿;金寨那片红土地,当年多少人扛着枪往外冲,将军都出了一箩筐。可真要在省里论起“排面”,它总像个躲在墙角的老实人,干了不少活儿,却总被忘了喊一声“辛苦”。

    最让人心里堵得慌的,是它那“好东西留不住”的命。就说大别山吧,安徽要讲生态,谁能比过六安?树多水净,空气里都带着甜味儿。可这“好”偏偏成了拖累——为了护着下游的水,为了保住这方绿,多少能挣钱的厂子不能落,多少项目只能看着别人抢。人家皖江城市靠着长江搞工业园,机器一转钱就来;合肥靠着科教城,楼越盖越高。六安呢?守着满山的茶、满坡的板栗,只能琢磨着怎么卖得贵点,可再贵,能比得上人家开工厂来钱快?捧着金饭碗讨饭,大概就是这滋味。

    再说说那身“红家底”。金寨是“红军摇篮”,烈士陵园里的名字能排几里地,可现在呢?省内一提红色旅游,先想起泾县新四军军部,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也搞得风风火火。六安这些故事,好像总缺一把火——纪念馆里的展品安安静静待着,周边民宿、文创啥的跟不上,游客来了看一眼、鞠个躬,转身就走了。那么多滚烫的故事,就这么沉在那儿,没变成能让六安“被记住”的招牌,你说可惜不可惜?

    在省里的“朋友圈”里,六安更像个“边缘人”。安徽发展这几年盯着“东向”,皖东靠着南京喝汤,皖江跟着长三角跑,合肥更是集全省之力往前冲。六安名义上也在“合肥都市圈”里,可说白了,更像个“供血的”——好米好油往合肥送,年轻人读完书也往合肥跑,连淠史杭的水,都得顺着渠往东边流,滋润着皖中大地。可真到了分资源、给政策的时候,六安总像个“后娘养的”:合肥地铁都修到肥东肥西了,六安到合肥的城际铁路喊了多少年,还在图纸上磨;人家自贸区、经开区的政策红利一波接一波,六安这边能沾着点边就不错了。

    更让人怅然的是,它连个“让人说得清”的标签都没有。提到安徽,人家能说出黄山的奇、徽州的古、合肥的新、芜湖的活。六安呢?你问个省内其他市的人,可能就一句“哦,大别山在那儿吧”,再深了说不上来。它的文化像散在地里的种子——皋陶的传说太老,楚文化的影子被埋在地下,大别山民歌只在山里唱,没像黄梅戏那样唱遍全省。就这么不上不下地悬着,让人想夸都找不到个精准的词。

    有时候觉得,六安在安徽就像个家里的老大,默默扛着最沉的担子——守着生态底线,护着红色根脉,看着弟弟妹妹们一个个往前冲,自己却被落在后面。不是它不使劲,是绑住手脚的东西太多;不是它没故事,是没人帮着大声讲出来。这种“明明有料却不被看见”的遗憾,像大别山的雾,浓得化不开,让人瞅着就心疼。#六安# #六安旅游# #舒城六安# #六安自驾游# #六安旅行攻略# #安徽六安标识# #大别山# #合肥# #安徽#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